近日,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“循迹徽韵足迹·探索善治之道”乡村治理实践行动实践团的7名师生走进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及周边村落,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7月7日,实践团抵达家朋乡,怀着崇敬之情,首站便前往许家朋烈士陵园。苍松翠柏环绕下,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。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,肃穆而立,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,深切缅怀。许家朋烈士在战斗中舍生忘死,用身体挡住暗堡枪口,为战友开辟反攻道路的英勇事迹,让成员们深受震撼。这场红色教育,点燃了团队成员探索乡村治理实践、研究基层治理智慧的热忱与决心。
接下来,实践团走进家朋乡镇政府,与家朋乡团委书记柯席枝、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邵宗虎、优秀调解员潘乃助等人进行座谈。围绕非遗文化传承、矛盾调解机制、家风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,既有政策解读,也有实操经验分享。
随后,实践团来到村里的“生态美超市”。在这里,洗衣粉、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整齐摆放。实践团成员体验兑换流程,深切感受到这种“变废为宝”的创新模式,还与“生态美超市”管理员一起清理村道垃圾,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守护。
实践团还拜访了安徽省“最美家庭、最美儿媳”许微琴。许微琴五年来悉心照料中风的公公和患有高血压的婆婆,虽丈夫常年在外务工,她却毫无怨言,始终以乐观态度感染家人。许微琴的故事生动印证了“家风正,则村风淳”的治理逻辑,为团队研究家风家训与乡村善治的关系提供了鲜活案例。在非遗项目“飏灯”与“磡头老鼓”展示场所,实践团见到了传承人许传成。82岁的许传成精神矍铄,详细讲述了飏灯和老鼓的起源与功能。
7月10日至11日,实践团还先后走进家朋乡尚村、霞水村与仁里村,探寻乡村治理的文化根脉。在尚村,“幽篁里”百姓说事点的竹编装饰与家风展板相得益彰,“孝亲敬老”等家训刻于石板,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;霞水村的《严禁水口条例》等乡规民约,历经百年仍是村民的行为准则,彰显出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;“拐弯抹角”“夹墙井”等故事,更是体现了邻里礼让、和谐互助的美好风尚。
在调研行结束之际,实践团与绩溪县社工部、团县委、组织部、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座谈。共青团绩溪县委书记黄甸介绍了当地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,绩溪县委社工部部长胡飞光解读绩溪“四和图”“家风家训”文化内涵;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张姝雅介绍学院情况,实践团展示暑期社会实践视频成果。双方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达成共识,共建“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中心”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并揭牌,为校地资源共享、协同发展奠定基础。(王茜茜 许楠)